今年以来,推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成为各行各业的集中发力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决定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加强统筹协调,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达到10%。
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字经济顶层规划有序推进的背景下,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将提速,保险机构自身将加大科技投入、更加注重数字价值。
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叠加保险业高质量转型诉求,为保险机构提供了新建设思路与发展机遇。上海保交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近日表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和保障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数字化基建长期保持全球领先水平,数据资产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党中央、国务院也作出了关于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决策部署。保险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行业共识。保险机构迫切需要快速提升数据能力,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在重塑保险业务链和价值链中提升市场竞争力。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场景运营体系建设,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
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今年以来,保险机构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工程,在现有核心系统和业务能力基础上,加快保险业务与科技融合发展。例如,中国人寿财险创新搭建“1332”数字化转型工程框架,以数据驱动生态融合,汇集构建内外部“数据资产”,打造数据中台,扩大数据规模、挖掘数据价值、创新产品服务,为公司智能化经营夯实数据基础。同时,构建“保险+科技”平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丰富保险生态。
数字科技赋能提升行业价值
保险科技被视为保险业数字化改革的核心。“保险+科技”的结合,通过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现有行业痛点,有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完善现有企业价值链,构建以客户体验与需求为中心的保险服务体系。
业内专家将科技赋能保险行业归结为四个方向。一是企业内部效率提升,即运营和管理方式的转变,降本增效;二是保险公司利用科技开展较深度的业务模式创新,即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的转变;三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科技有助于实现高效链接;四是完成产业布局,这需要结合每家公司的资源禀赋和能力来链接不同的产业生态。如保险公司和车联网企业的融合,就是两个行业通过数字化实现的业务模式创新链接。
如今,数字科技的引入正在渗透保险的各环节,从投保、支付、理赔、保险资金投资以及费率的厘定,保单管理的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近日撰文称,保险机构在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用于提升数字化运营效率的同时,不仅创新了管理方式,也带动了保险服务的效率变革。
“从保险理赔效率看,保险消费者数字化体验,已改变了传统保险服务的观感,车险理赔由7天变为现在的1天。多家传统保险机构将从数字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个性化服务、智能客服与在线理赔等多个环节入手,探索保险服务数字化价值链重塑,以数字化转型来寻求全新的盈利增长点。”周延礼表示。
在阳光保险集团总裁李科看来,数字化转型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在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保险业价值创造和盈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这四个维度。
以阳光保险为例,该公司早在2016年便全面启动以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随着“一键赔”App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的相继落地,客户报案后10分钟内查勘率能达到92.15%,如此服务能力使消费者的保险体验感大幅提升。
网络安全保险保障数字安全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企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威胁越发复杂严峻。因此,除自身加快数字化转型外,保险在助力国家数字经济建设方面也可以有效发挥风险管理作用。
网络安全保险由计算机犯罪责任险演变而来。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将网络安全保险定义为承保网络空间相关风险,包括赔偿责任财产损失和盗窃、数据损坏、网络中断收入损失和计算机故障或网站污染等的保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在售的网络安全保险产品超过50款。从服务机构看,包括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平安产险在内的20余家中资保险公司已经具备了网络安全保险相关产品和承保能力。从产品类型看,企财险数量接近半数,另有责任保险10余款,综合保险、应急响应专项险等其他类型险种。
在网络安全保险服务的助推下,“发展+安全”双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近日,银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工作方案》,全国首个普惠版网络安全保险产品随之亮相。
据悉,该产品通过建设集“保障+风控+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网络安全保险,集保险与网络安全企业的合力,为企业提供覆盖业务中断损失、网络勒索损失、数据泄露损失、企业名誉损失、法律服务费用等经济支出的综合性保险解决方案。
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保险保费规模约为7000余万元,较2020年增长超3.2倍。但不到1亿元的保费收入,与我国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相比仍显不足。
周延礼认为,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网络安全保险将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不过,网络安全损失及理赔相关数据的积累不足,导致缺乏针对风险发生概率、损失类型以及损失规模的预测,这制约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周延礼建议,建立网络风险损失数据库与网络风险理赔数据库,使网络安全保险的费率定价精准化、规范化、合理化。
对于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的现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可以考虑让网络安全保险更多在关键领域探索试行。比如,在新基建、数字城市、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新能源或智能网联汽车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率先试点。此外,网络安全保险本身具有跨行业、跨领域和跨机构的复杂属性。该险种的健康发展,单靠保险公司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主体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和开拓市场。